你当前所在的位置: 凤阳先锋网 > 人才工作

凤阳县红心镇:“三个注重”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阅读次数: 作者:周元月 信息来源:红心镇 发布时间: 2025-06-25 09:06
[ 字体: ]

近年来,红心镇聚焦乡村人才振兴目标,注重在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引领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优势和作用,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注重人才挖掘,壮大人才队伍。坚持“外引”“内寻”相结合。全面铺开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引导在外求学就业的大学生群体、外出务工人员以及经商创业者等返乡投身建设,鼓励他们深度融入乡村发展进程,以此有效破解乡村人才匮乏、治理理念滞后、农业产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同时以就地取“才”为目标,通过拉网式摸底、地毯式排查、蹲守式走访,对希望参与乡村治理的优秀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新梳理,分类别建立信息库,及时更新人员调整,实行动态管理。红心镇目前共储备以返乡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能人等为主的后备干部42名。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加强农村党员、村干部、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农村致富能手等队伍建设,持续完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确保村干部每季度至少参与1次专题培训。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收集当前群众生产经营实际需求,紧扣“实用”“适用”两大主题,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通过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形式进行服务指导,切实增强乡村人才科技赋能与创业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今年累计培训乡土人才100余人次。

注重人才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积极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立足本地产业实际,因地制宜,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组织“技术专家团”向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和产业带头人宣传惠农政策、传授先进技术,为乡村人才“充电蓄能”。积极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带头创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邀请种植经验丰富的科技特派员到各村讲解种植技巧,通过“手把手”的培训方式,带动群众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更多的种植人才,从而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创新运用“党建+人才+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汇聚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不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精心打造“乌罗油茶、梅市白鱼、梅市盐水鹅”等特色产业,辐射带动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