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红心镇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精准发力,打好“乡情牌”,念好“人才经”,多措并举栽好梧桐树,引回金凤凰,推动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抓实村干部队伍建设,吸纳高学历人才返乡。作为传统农业乡镇,优化村干部群体结构,提升队伍整体水平,跟上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步伐,是红心镇亟待解决的问题。自村级换届以来,该镇着力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严格落实相应待遇,吸引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回乡,加入村干部的行列中来。截至目前,该镇有全日制本科学历村干部9人,高学历人才的回归,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工作基础。
拓展村干部能力提升渠道,帮助年轻同志成长。既要引回人才,更要留住人才。近年来,红心镇积极有序解决年轻村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近三年来,有5位同志顺利报名村干部学历提升,稳步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投入150余万元,改造提升村级活动场所12个,较大地改善了村干部工作环境;及时提升村干部工资待遇,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建功乡村振兴;提出“老带新”,解除年轻同志角色转换困境,村里老同志丰富的工作经验,帮助新人较快融入村集体,迅速开展工作,完成从“象牙塔”到“泥土地”的蜕变;侧重从年轻同志中培养党员,政治上关心其成长,激发工作热情,截至目前,9名全日制本科学历村干部中,已有党员3名、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5名。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返乡人才创业。环境好,则事业兴,良好的创业环境是推动人才返乡的“催化剂”。红心镇坚持在狠抓农业生产的同时,不断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营造小微企业发展氛围,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从我们回乡创业至今,镇里多次邀请专家来帮我们现场指导,镇里的包村干部和市里来的工作队,也经常来家里走访,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对我们非常好。”乌罗村返乡人才、红薯种植大户徐维刚发自内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