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志愿服务队伍,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擦亮幸福底色。
强化理论武装,文明实践“举旗帜”。“懂政策,也要懂得农村风俗习惯和群众心理,把党的创新理论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话给村民宣讲,他们才愿意听、坐得住、记得牢,工作才容易开展……”志愿者分享了宣讲能够让群众喜欢的“秘密”。
近年来,黄湾乡按照“六有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并逐步完善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软硬件配套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每月至少开展1至2次主题宣讲和技能培训,围绕群众关心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政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治信访等方面,分专题宣传有关政策规定、传授实用技能,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大力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不定期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文明新风等编成小品、快板,让群众接受新风尚的熏陶。
完善队伍建设,文明实践展形象。“大爷你看,点这个选项就能进入‘晥事通’页面,然后根据相对应的模块操作就行了。”3月13日,黄湾乡老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们很快学会了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医保缴费及查询等一系列操作,
近年来,黄湾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累计成立8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500余人,组建志愿团队16个,人均年志愿服务时间达20小时以上。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党员、“五老”、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热心群众等志愿者,与村民建立“1+10”包联体系,一名志愿者联系10名群众,100户群众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设1名网格长,形成纵向贯通的文明实践体系,让志愿服务进村入户。在疫情防控中,志愿者冲锋一线,为群众提供送医、送药等服务200余次;在田间地头,志愿者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产业引导等实践,让群众“富脑袋”带动“富口袋”;在村民家中,志愿者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活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到生动实践。
提供优质服务,文明实践聚民心。“黄湾社区渡口组有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需提供上门养老生存认证服务。”3月15日,黄湾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工作群接到这样一份需求“订单”,工作人员收到消息后,立即根据“订单”信息联系黄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前后不到20分钟,已有志愿者上门帮助老人家完成养老生存认证,
近年来,黄湾乡秉承“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群众“点单”、站点“派单”、志愿者“接单”、 群众“评单”的工作机制,把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辖区每个角落。志愿者们着重把握“讲、帮、庆”三条实践路径,主动拓宽服务领域。2022年,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政策宣讲等讲座30余场,吸引近2000人次参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防汛抗旱、助农秋收、环境治理等重点主题,常态化开展帮困解难、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了解其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开展文艺汇演,利用春节、劳动节、中秋节等节日,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趣味运动会、乡村篮球赛等文体活动9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了乡村振兴内在“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