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在的位置: 凤阳先锋网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凤阳县官塘镇凤龙社区:“五笔”绘就乡村振兴诗画田园

阅读次数: 作者:陆明 信息来源:凤阳县官塘镇 发布时间: 2025-05-30 16:31
[ 字体: ]

近年来,凤龙社区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推动若干措施落地见效,以“五笔”绘就乡村振兴诗画田园。

以功能提升“起笔”,提升组织引领力,定好乡村全面振兴“底稿”。一是落实“六亮”行动“组合拳”。组建1支党员先锋队,设置7个党员先锋岗,在为民服务大厅悬挂制度牌和岗位牌,设置办事流程引导图,建立健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事项清单和群众反映问题台账,让服务群众效率不断提升。二是下好党员教育管理“先手棋”。每年举办农村党员“冬训春训”培训班,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纪委业务骨干到镇授课,不断提升党员素质。结合“点亮繁星”计划,开展流动党员“红色包裹”寄送活动,送上“红色倡议书”。与2名流动党员人才签订“双招双引”专员协议,春节期间党支部书记走访慰问流动党员5人。三是打好后备力量建设“主动仗”。储备后备力量5人,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多次组织后备干部外出学习,先后赴长丰、明光等地实地观摩学习村庄规划、资源整合、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干部综合能力。

以强村富民“运笔”,抓好发展推动力,勾勒乡村全面振兴“线条”。一是唱好集体经济“重头戏”。2022年成立凤龙社区产业园,通过“村集体+运营企业+专业团队”协同联建模式,引进卫浴加工、红木家具制造(2024年凤龙社区唐氏红木雕刻非遗项目成功申报第六批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等多项产业。2023年下半年引进特色产业珍珠养殖项目,通过聘请安徽科技学院水产养殖专家上门指导等方式,大力发展淡水珍珠养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建成了多元化、精品化、规模化的珍珠经济产业链条,带动本地10余人就业。2023年、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突破120、140万元。二是奏好“共富工坊”建设“主题曲”。2024年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运营公司,邀请“网红”直播带货方式打造共富工坊直播基地,重点销售真空包装鱼煮饭、凤龙优质大米、红薯粉丝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线上与线下同步销售。

以和谐稳定“行笔”,夯实社会管理力,填好乡村全面振兴“底色”。一是争当信用村建设“主攻手”。完成农户信息采集验证1009户,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采集4家。打造信用积分超市1家,上架商品32种,累计兑换商品975件,物品价值达4039元。颁发AAA信用户挂牌572张,并向农户发放信用消费券15张。村内定期组织志愿活动,村民可通过志愿活动获得和美积分,截至目前共组织志愿活动4场次,参与志愿活动农户数34人。组织开展2次健康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健康体检。二是画好乡风文明“同心圆”。积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造升级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每年度开展村晚、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管好矛盾化解“责任田”。通过村“两委”干部分包到户、包村干部到村接访,推动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全方面受理群众诉求,用好用活“五老”乡贤,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成功创建2024年度“无访村”。

以作用发挥落笔,提升党群服务力,稳固乡村全面振兴“成色”。一是用好联系服务群众“传家宝”。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凤阳县凤凰岭种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成立官塘镇凤龙社区供销合作社,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养殖合作社,整合分散经营户,为群众在农业生产中提供社会化服务,在农作物耕种过程中的“一喷三防”、收种等方面提供经济、技术支持。在每年小麦抽穗期组织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利用15台无人机为农户喷洒农药,今年已累计喷洒农田超2万亩。二要铸就优化公共服务“压舱石”。建设凤龙社区幸福院,2024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等服务,目前累计建档67人,日均就餐达50人次以上。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打造农家书屋,为群众免费提供自习室。落实医保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增效,用好低保、特困供养、残疾补助、临时救助、重点优抚等政策,充分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以争先创优“收笔”,提升示范带动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图鉴”。一是吹响党性教育“集结号”。通过各方联动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馆,场馆展示了官塘镇参加抗日、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士名单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同时复刻了部分老兵纪念章、证书作为展示。围绕抗战胜利纪念日、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厚植党员群众爱党爱国情怀,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二是树立党建示范点“新标杆”。坚持通过引育金色人才、传承红色基因、做强绿色产业,打造“三彩龙坝  凤起之路”为主题的党建示范点。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变“难点”为“亮点”,为乡村振兴添色赋能。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2022年以来已引进5名人才返乡投资创业,累计投资超1000万元。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了高产的蔬果种植基地,形成了季季有果摘的“四季凤龙”蔬果产业格局,成功摸索出了一条利用水库水资源和稻田优势来套养小龙虾生态立体种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