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辖区老龄化、多元需求交织、治理资源分散等挑战,凤阳县中都街道如意社区党总支以“共筑如意家”党建品牌为抓手,创新实施“坚强核心、治理同心、服务暖心”三项举措,探索出一条“组织强基、多元共治、精准服务”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坚强核心,筑牢基层治理“红色堡垒”。织密组织网络,激活治理“神经末梢”。社区党总支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将辖区划分为9个小区网格党支部,设立20个楼栋党小组、50个党员中心户,形成“一栋楼一党小组、一单元一党员中心户”的治理格局。通过“党员亮身份、承诺践诺”行动,党员中心户累计认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岗位56个,解决居民诉求67件。聚合区域资源,打造共治“朋友圈”。联合辖区内学校、医院、企业等2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成立社区“大党委”,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2023年以来,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5次,实施“健康社区”打造等共建项目6个,办好增设健身器材等民生实事16件。如部分小区内健身器材损坏缺失,共建单位县教体局赠送健身器材3套,进一步丰富居民的娱乐文化生活,惠及居民800余户。
治理同心,搭建协商共治“连心桥梁”。创新“三方议事”机制,破解治理难题。针对社区私搭乱建、毁绿种菜、停车难等顽疾,建立社区党总支牵头,小区党支部、物业企业、业委会、职能部门“四方联动”的三方议事会制度。在9个小区打造“议事亭”“议事长廊”等协商阵地,常态化开展“19点议事会”(晚7点居民下班后集中议事),累计召开议事会86场次,解决居民关切问题53个。例如,针对部分小区充电难、停车难等问题,社区党总支组织小区业委会、小区党支部、物业等召开6次专题议事会达成初步谋划,在议事亭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充电桩安装的具体位置和数量,最终成功解决小区充电难、停车难的问题。推行“党员包楼”模式,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党员包楼栋、干部包网格”责任制,19名社区工作者、48名党员分片包干,开展“敲门行动”3200余人次,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隐患47起。
服务暖心,绘就民生幸福“温暖底色”。打造“三园”服务阵地,满足多元需求。 聚焦“一老一小”服务群体,差异化打造“乐园”“莘园”“家园”服务阵地,以可感可及的“暖心”服务,推动居民幸福“满格”。将位于绿洲香岛小区的老年代餐点扩展书画、观影、阅读、棋牌、中医理疗等功能,一站式满足老年人的文体、娱乐、健康等需求。针对学龄儿童开设“四点半小课堂”“第二课堂”,为60名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课后托管、兴趣培养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打造“红色驿站”,提供饮水充电、应急药品、政策咨询等10项服务,累计服务外卖员、快递员等600余人次。
组建“五邻”志愿服务队,凝聚共建合力。吸纳在职党员、热心居民、大学生等50余人组建“左邻右舍”“童邻行”“友邻有你”“绿净邻”“邻距离”等5支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服务活动180余场次。例如,“邻距离”应急工作队联合消防大队开展“消防进小区”演练宣讲活动,惠及居民300余人次;“绿净邻”环保志愿服务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河道巡查等活动,推动社区环境卫生群众满意度达98%。
通过这两年的治理,如意社区各小区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类邻里矛盾纠纷发生率降低了57%,小区违建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物业费收缴率从2022年初的40%提高到2024年底的85%,成功解决小区停车难、设施维护、房屋漏水等棘手问题80余起,居民满意度、幸福感显著提升。未来,如意社区党总支将持续深化“共筑如意家”品牌建设,以数字化赋能治理升级,以精细化提升服务温度,奋力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如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