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跟着村书记奔走在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一线,听民声、解难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1月13日,凤阳县黄湾乡老鹳村后备干部周梦陆说。
近年来,黄湾乡紧跟乡村振兴步伐,围绕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作,构建“选育管”成长链条,建强村级后备队伍,为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严格把关“选”,优化队伍结构。“我们对辖区内常在家的35岁以下人员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建立了实用人才库,从中物色合适的村级后备干部人选。”黄湾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注重一线选人才,通过乡、村两级网格,全面摸排乡域内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产业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人才信息,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并定期更新完善,确保各类人才应纳尽纳、信息准确。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调研用人需求,建立人才需求清单,将人才与需求双向对接,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招才引才工作,大力宣传家乡政策,打好“乡情牌”,积极引导产业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回乡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2024年,全乡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8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14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2人。
精准滴灌“育”,实时跟踪培养。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引导各村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安徽先锋微讯结合“导师帮带”制度,开展政治理论、专业技术、政策法规、村务管理等教育培训,引导后备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请下来+向外看”,依托安徽科技学院高校人才资源,邀请专家开展小麦种植、豆制品加工、民宿经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增强后备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本领。组织后备干部前往产业发展好、乡村治理优的江浙沪先进村(社区)进行参观学习,把先进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引进来。
健全机制“管”,激发工作动力。建立“定期评议+动态调整”机制,乡党委每年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跟踪测评,由村干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围绕执行政策、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对村后备力量进行集中评议测评,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对表现突出的,优先推荐入党,并在村“两委”干部出现空缺时,动员村级后备干部参加选举和补选。对日常工作中不履职尽责、群众满意度低、作风不良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出库”。同时,坚持严管厚爱,乡党委组织、纪检部门定期对其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解决,助其“轻装上阵”。2024年以来,共有3名村级后备干部被列为党员发展对象,吸纳2人加入村“两委”班子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