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人才建设、基层治理、发展产业三方面下功夫,不断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念好“人”字诀,强基固本下好“先手棋”。黄湾乡聚焦注重“关键少数”,全面掌握村(社区)干部配备使用、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等情况,重点摸排优秀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外出经商务工返乡人员等群体,把文化程度高、愿干事、群众基础好的人才充实进入村级后备力量库。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截至2024年11月底,全乡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5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0人,同时不断加强14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的培养锻炼。注重培育高素质“领头雁”队伍,提升基层治理学习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紧贴乡村实际,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远教站点等为载体,听讲座、看视频、学案例、作交流,鼓励个性化选学。通过选派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长三角地区强村名村跟班锻炼、参加“六亮行动”以及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等方式,树立优秀典型,全面提升村干部业务能力水平。
打好“治”字牌,谋篇布局下好“关键棋”。黄湾乡坚持把盘活、建优、用好党员干部,作为开展基层工作的核心关键,实施网格化治理模式。结合乡村实际,细化乡党委、村支部、党小组三级网格,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8个网格,整合党员信息,选配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优秀党员等担任网格管理人员,搭建起“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纽带、网格为单位、村民共同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党员干部联户服务责任制,进一步发挥老干部、老教师、年轻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唠家常、谈心事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代办民生事务、协调矛盾纠纷、倡树文明新风,打通基层网格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
唱好“产”字歌,凝心聚力下好“制胜棋”。扎实开展“三资”清理,对村级资产资源资金进行全面梳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2024年完成2个新增衔接资金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0余万元。同时,紧抓治淮工程之机,围绕农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以“一村一品”为主导,坚持发展土地流转和“企业+农户”结合的路子,突出抓好芡实、大棚蔬菜、西瓜、草莓等特色农业。同时,利用治淮工程发展红利,将特色农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采取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技能培训、实施贴息贷款、落实惠农政策等措施,帮助群众实现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