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枣巷镇立足镇情实际,积极学习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丰富基层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致力打造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人才工作新样板。
广开贤路,拓展聚才之途。枣巷镇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敞开胸怀,广纳贤才,开辟出一条多元化的聚才之路。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联系,制定“假期干部”选培计划,为农村发展党员做好人才储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有针对性地招募符合发展要求的人才,建立“乡贤馆”,广泛设立乡贤榜,开展最美乡贤评选活动,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建立健全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登记制度,依托村党组织、农民工服务中心、驻外流动党支部等,按照行业、地域、层次、专业等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更新管理,进一步摸清人员底数,掌握在外人才返乡意愿。截至目前,已挖掘70余名在外人才返乡务工创业,吸纳13名返乡人才加入后备干部队伍。
精心育才,厚植成长之土。枣巷镇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精心构建了一套完善且贴合实际的人才培育体系。通过采取“学历+技能”双提升的方式,开展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行动,积极与安徽科技学院、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凤阳科技学校等邻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对接合作,搭建“实训基地+课外学堂”平台,建立鲜食玉米生产加工、小龙虾育苗、水产品特色养殖实训基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加大在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切实提升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通过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经常性采取“线上+线下”因材施教,把课堂上到田间地头。今年来,邀请安徽科技学院教授组织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螃蟹、龙虾等种养培训班6次,参训种养户近200人。
人尽其才,铸就发展之实。枣巷镇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以“六尺巷”精神为引,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和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鲜食玉米、鱼蟹养殖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水产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政策不断完善“小额贴息、农户联合、商户互助”的运作模式,加大对乡土人才牵头领办创办的各类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示范基地和优质品种示范园的支持力度。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人才咨询制度,开展“聚乡贤 话发展”等活动,把人才咨询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决策事项,注重吸收人才参与事前研究,事中实施和事后监督。同时,将表现优秀的乡土人才优先推荐为党员发展对象和村“两委”干部人选,让乡土人才持续为家乡发展献策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