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内开展的教育体育局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凤阳县审计局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探索研究型审计实践路径,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创新审计组织方式,以教育体育局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为主打,结合教育体育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义务教育专项审计调查两个项目统筹安排,实行一个审计组,一次进点,完成多个审计项目。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从项目组织、融合理念、拓展审计内容等方面出发,捆绑式审计,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统筹推进审计项目,突出“经济责任审计+”优势。一是在力量调配上,优化审计组人员统筹管理,确保审计项目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实施。二是在过程管理上,从项目计划管理、力量整合、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处理口径、审计整改、成果运用等方面实行统一,优化资源配置,局领导全过程参与项目管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质效提升。三是在成果运用上,为确保审计成果互通共享,审计中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信息互通、工作协同和成果共享机制,对审计披露的问题,积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馈,建言献策,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同时加强会商协商,强化与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贯通融合,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审多用,成果共享”,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效。
以研究型审计为指导,融合“经济责任审计+”理念。一是加强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做到审计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实现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强化党建引领,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充分发挥一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每周召开“碰头会”,实行党建和业务双汇报,强化责任双落实,着力打通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营造互比共学、互促共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党建与业务双促进、双提升。二是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融入经济责任审计之中,积极探索开展对课后服务、学校食堂管理,义务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等专项问题审计研究,做到边审计、边分析、边研究、边总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注重宏观分析和研究提炼,深入分析背景和原因,从审计专业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切实为被审计单位纾难解困,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从而推动研究型审计与审计实践相结合。
拓展审计内容,融入“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一是融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市和县决策部署、重大经济决策、部门事业发展、巡视巡察审计整改等方面。强化监督贯通融合,为县委和组织部门管理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审计作用。二是融入群众关心热点问题。以义务教育专项审计调查内容为抓手,聚焦课后服务、食堂管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丰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三是融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关注教育部门项目编制及执行情况的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益性,从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和原因,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