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中都街道立足于本地实际,通过政策扶持,大户带动,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走出一条特色产业致富新道路。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到户特色畜牧业,提升家庭经济收入。圩山村脱贫户柏兴如家养殖山羊36头,今年又新买了8头。街道工作人员去他家核实养殖情况时,柏兴如高兴地说:“今年我又添了8头半大的山羊,这个品种好,长的快,抵抗力强,少生病。这几年,得亏了这些羊了,每年一头羊能挣千把块呢,政府还给补贴,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过的越来越好,感谢党和政府啊!“墙西村脱贫户岳洪飞今年75岁高龄,依然闲不住。今年新买了200只小鸡。老人家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照料,给小鸡“滴鼻子”喂水,喂食,还不停的去看看看小鸡情况,生怕小鸡热了、渴了。老人家说自己年纪大了,也不能干重活了。养鸡每年能带来几千元收益,还有政策补贴,真的感谢现在的政府,让自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依托地域优势,鼓励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北墙村离县城只有十分钟路程,交通十分方便。村民张义勇夫妇患有肢体残疾,不能干重活。村里针对他家情况,上门做思想工作,让其种植蔬菜增加收入。一开始,张义勇也是抗拒的,生怕种了蔬菜卖不出去,折了本。后来在帮扶联系人和村干部的帮助下,现如今已建立有两亩的种植大棚,每季换着种植各式蔬菜。今年新种植了大棚蔬菜2亩,露天蔬菜3亩。每年种植蔬菜收入上万元。大大改善了张义勇家庭经济状况。
产业项目促带动,联农带农显成效。村级集体资产项目庙山村果蔬大棚,占地30亩,出租给当地一大户种植草莓,目前栽种的草莓长势良好。种植户介绍他家今年新进的草莓品种,品相和味道都很好。草莓大棚的管理和草莓的采摘需要很多工人,工人都是从本村找来的,主要是方便。最忙的时候,一天二三十人都忙不过来。工人大部分都是当地的脱贫户、困难户,一天一百元,按天计工,干一天给一天钱,脱贫户不用出远门就能获得收益。
2022年以来,中都街道发展种养业6批次56户次,下发补贴资金11.1960万元。2023年新申报种养殖15户,申请补贴资金4.66万元。特色种养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本地的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真正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