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习身边榜样”活动走深走实。近日,官塘镇在各支部广泛开展“听老党员讲述他们的故事”活动。各村根据实际开展老党员讲述他们的“入党故事”“奋斗故事”“红色故事”。
坚守党员初心,讲述入党故事。大刘村老党员王正江,1947年5月出生,1971年7月在部队入党,排长为他的入党介绍人。“排长当时问我‘我们现在是在什么的领导下生活?’我坚定地回答道‘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排长高兴地回答道‘那行,我可以当你的入党介绍人,你可以先写入党申请书。’”王正江激动地回忆着入党时的点点滴滴。“党员大会在一间干茅草屋里召开。排长带着我走进屋,一进门我便看见土墙上挂上一面鲜艳的党旗,屋里床铺上、地上坐满了20多个党员,大家都很严肃安静,这让我感觉十分紧张,心咚咚直跳,尤其在最后宣布全票通过时,我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时光飞逝,一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已是七十有余的老翁。现在回想起当年加入党组织的经历他感慨:“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培养让我从一名无知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能识字、有文化的战士。”
厚植为民情怀,讲述奋斗故事。武坟村老党员武学银,1939年9月出生,1959年到村工作,1971年10月入党,先后担任村文书、副主任、民兵营长、村书记。提到他在村工作经历,他侃侃而谈。“1973年我任武坟村书记时,凤龙社区要建大坝,每个村的干部都要出工,我作为村书记要起带头作用,那时候已经是深秋了,早上四点半起床摸着黑带着干部去工地,中午吃自己带的盒饭,晚上大概八、九点钟才回来,当时计划7个月完成的大坝,最后6个月便完成了,我们村的干部因为表现优秀还得到了乡里书记的表扬。”在村工作三十余年,武学银始终将老百姓的事放在第一位,哪条路什么时候准备修,哪家孩子要上大学了,哪家低保户过年的年货没着落……类似的事情,他都放在心上。平时遇到困难群众,他也会随时把身上带的钱拿来帮助解决问题。现在已经退休的他,还热心着村里的大事小事,村里百姓见到他都亲切地喊他“老书记”。
履行职责使命,讲述红色故事。凤龙社区老党员马金安,1935年8月出生,1953年3月入伍,1960年3月入党,参军后来到山东省威海市服役,1954年10月接到上级命令,参加朝鲜战争。提到这段经历,他说:“去朝鲜前我们还简单地学习了朝鲜语,到达朝鲜后一直从事后勤工作,当时怀着满腔热血参加抗美援朝,到了以后却一直没有上战场,心情有点失落,我们是来上前线的,不是来做后勤服务的,就算死也要死在前线,当时我们一个班的同志都和领导反映,然而排长把我们骂了一顿。”“直到后来战争结束后,我才慢慢意识到其实后勤工作也同样重要,我们要保证前线数万战士的后勤补给,这也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1958年5月离开朝鲜后,马金安被分配到甘肃省酒泉,在服役期间曾任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少尉排长,1963年11月复员回到地方工作。提到这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87岁的他表示就是当过兵,参加了抗美援朝。
一个个先进典型,一个个榜样示范,他们的信仰和信念,就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汇聚起见贤思齐、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官塘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也将通过老党员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担当实干,汇聚起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切实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