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基层治理是多元主体围绕共同利益协同共治,需要村委会、党员、村民等治理主体共同参与。近年来,刘府镇紧紧围绕群众需求这一中心,积极推进“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文明实践为纽带、党员干部为骨干、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温度,提高群众满意度。
依托党建网格,实现志愿服务“无死角”。按照“尊重传统、就近就便、规模适度、有利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划分网格,实现全覆盖,全镇24个村(社区)划分一级网格4个,二级网格24个,三级网格232个,聘请网格员232人,形成了“书记联系党组织委员,委员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群众”的网格化工作机制,打造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员联系群众网络。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先后发动300余名镇村党员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根据疫情状况科学设置卡口,24小时值班值守,做好外县返凤人员闭环转接,守好凤阳“北大门”。
凝聚党群力量,下好志愿服务“一盘棋”。充分整合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联合大党工委成员单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团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46支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党员带头、多方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同时,吸纳退休党员干部、离任村干部、退休党员教师、入党积极分子、邻里志愿者等人员,专兼结合配齐配强网格队伍,积极发动党员到村(社区)开展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亮身份、展作为,开展文明创建、便民服务、爱心帮扶、法制宣传、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3000余次,志愿服务影响不断扩大。
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坚持培优树典,着眼镇域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不定期深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上门培训,加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全力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强化“红色引领,先锋赋能”,通过党员示范、居民代表带动、普通群众参与,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谋划培育和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村(社区)社会组织,拓展群众的参与渠道,鼓励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截至目前,已有80余名群众加入各村(社区)爱心志愿服务队,参与夏季防溺水巡逻、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千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