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所在的位置: 凤阳先锋网 > 美丽乡村

凤阳县黄湾乡:履职尽责谋发展 争做乡村振兴践行者

阅读次数: 作者:葛晓军 信息来源:凤阳县黄湾乡 发布时间: 2022-04-27 12:41
[ 字体: ]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今年来,黄湾乡人大积极响应上级人大号召,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如今,代表们在基层一线履职尽责谋发展,争做乡村振兴践行者。

“老黄,我听说你安置点的房子装修好了,这几天打算搬过去住,但迟迟未动身,是不是因为孩子没回来搬家缺人手?没关系!你只管收拾好,今天中午我就带村干部来帮你搬。”4月26日,在黄湾社区前吴村民组行蓄洪区房屋拆迁和土地复垦现场,乡人大代表、黄湾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保旭正在挨户走访群众。

入户话搬迁,群众实现安居梦。黄湾社区位于黄湾街道西南部,社区面积 4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组,总人口605户2358人 。该社区部分村组属花园湖行蓄洪区,根据工程规划设计,水位高程在20.5米以下的不安全居住人口需全部搬迁,以彻底消除行洪隐患。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但面对群众世代居住的地方,想让尽快搬迁,谈何容易?再难也得干!黄保旭在学懂学透移民安置政策的基础上,带领村干部走进农户当参谋、办实事,面对面、零距离宣讲安置政策,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要每天重复,一遍一遍地宣讲,一次一次地走访。有的群众也由开始的开门相迎,到闭门不谈,一次次的“闭门羹”,一次次的“灰头土脸”,怎么办?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村干部,这点困难岂能轻易放弃?黄保旭总结经验后,要求村干部工作中做到“四真心”,即:真心当朋友,用真诚换取理解。听民意、讲政策、话搬迁,逐步与群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真心做动员,讲透政策。针对文化程度低、长期外出务工、农活繁忙的移民,采取电话宣传、发送微信信息、入户宣讲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群众学懂弄通政策;真心当参谋,坚持换位思考。工作中主动帮移民算好补偿补助、搬迁安置、后续发展“三本账”,讲清安置政策、利益得失;真心办实事,用服务温暖民心。帮助群众大到协调贷款、调解纠纷、发展生产,小到证件复印、协调装修、接送打疫苗之类的事情。他坚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理解支持。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面对拆迁工作,黄保旭带头签订协议,带头搬家。“治淮工程是民生工程,必须要大力支持,作为村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理所应当,我先签!”。“一开始我也不太想搬,毕竟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有感情了。”村民王兵说。“但黄书记上门来也不是只讲政策,他还拿出房屋效果图,逐一介绍。还不信?走!带你去实地参观去。特别是看到安置点新房位置好,质量可靠,周边中小学、幼儿园、超市、卫生院、党群服务中心……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跟城里没啥区别。我们还能说啥?搬!”截至2022年3月底,工程涉及的村组搬迁安置工作基本完成,村民正有序搬入新居。

勇于实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黄保旭表示,能当选为乡人大代表,既感到无上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面对村集体经济偏弱,“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作为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的他,更应该想方设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要真抓实干。黄湾乡均成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5月,主要从事花生种植、收购、销售业务。近几年,合作社把精力主要放在了花生种植上,花生产量连年提高,加工量也越来越大,但产品销路却没有跟上。黄保旭听说此事后,主动找来负责人张下均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与乡政府有关负责人实地查看了花生加工厂。找原因、跑市场、想对策,一番商讨,合作社与村委会达成协议,合作社负责花生加工和包装,村委会负责拓展市场销路。“目前,我们与常州工业园区一些食品企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为企业提供1000-1500吨的精选花生米,能给合作社带来约50万元的收入。同时,按照村委会与合作社达成的协议,按销售额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既解决了花生销路问题,又给村集体带来一定收入,一举两得。”黄保旭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村委会还与安徽兴乐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结对共建集体土地出租项目,使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5万元;2022年村委会还与均成花生合作社进一步洽谈,预再投资150万元,共建花生深加工项目,在给合作社带来增收的同时,力争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万元。

新时代新作为,人大代表与乡村振兴同行。在乡村像黄保旭一样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热潮的人大代表还有很多。下一步,黄湾乡人大将以“同心合力助推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为契机,通过抓项目、推产业,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为建设“魅力黄湾”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