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跟这些孩子们交往的深入,我们发现,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还不够,共青团还可以再往前走一步,我们的步子还可以再大一点。”说这话时,团凤阳县委组宣部部长张爽的眼里泛着光,双手在空中比划着,浑身透着干劲。
打造梦想小屋就是“这一大步”。据介绍,梦想小屋是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儿童,按照一定的建设标准,通过社会化、标准化、项目化运作,依托原有住房为他们隔断打造舒适、独立的生活与学习空间。屋内配备书桌椅、书柜、衣柜、台灯等基本用品。
目前,梦想小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5月底,项目就能全部完工。而在上个月底,梦想小屋首批服务的12户困境学生也已全部入户审核完毕。一切顺利的话,这个夏天这些孩子就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天地了。
每一次走访,都是基层团干了解青少年需求的好时机。
走访中的一个发现 萌发爱的探索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摸索中落地,梦想小屋的故事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2021年,团凤阳县委成立“雏凤飞翔”助学金27.2万元,帮助了67名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农村困境学子解决了暂时的生活困难。但是基层团代表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张爽说,那段时间,为了把有限的助学金真正的给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农村困境学子,凤阳县各乡镇的团干部、团代表以及青年志愿者们经常开展进村入户、摸排走访的活动,这期间大家详细了解、审核困境学子的基本家庭情况,包括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主要生活收入来源、居住环境、困境学子父母就业及身体情况等。
“可能是团干们的职业习惯吧,到哪了都会格外关注青少年,所以在摸排的过程中,不少基层团代表每到一家都会仔细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张爽举例说,在一次走访中,自己就发现很多困境学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居住和学习的环境比较差,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常年不在家,都是爷爷奶奶带的,由于观念守旧,没有注意孩子的成长需求,部分孩子都10多岁了还跟爷爷奶奶挤在一张床上,又或者虽然有独立的房间,但房间的陈设太过于简陋,往往是一张床、一个凳子和一个旧桌子,衣物也是随意堆放,房间里大多没有空调,只有简单的布线,光线比较昏暗。
“我也是一名母亲,看到这样的环境,讲真的,我觉得挺心酸的。试想,孩子放学回来后,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学习和成长的,这不是童年该有的模样。”张爽说,这些场面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触动,让她越发觉得除了给予这些困境孩子物质上的帮助,尽可能给他们一个利于学习、快乐成长的环境,包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心理疏导和陪伴都很必要。
张爽的发现不是个例,随着走访的深入和扩大,越来越多的团干注意到这一现实痛点。脱贫攻坚已大获全胜,所有基层群众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都有了保障,乡村振兴已提上日程。在吃喝不愁的情况下,农村的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还缺什么?共青团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到底以什么方式给孩子们提供关爱、关怀才是最有效的?这些问号一直萦绕在每一个凤阳团干的脑海里,大家都在思考着该如何破局。
团凤阳县委组织考察学习其他地方团组织工作经验。
为破局 成立考察团取经先进区域
2021年,恰逢党史学习教育火热开展,在学史力行中,团凤阳县委带着关怀的热情、现实的疑问、求实的态度组建了一支由基层团组织书记组成的12人考察团,就困境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关怀慰问问题寻求突破口。
转机出现在2021年10月底。团县委在多方打听后,组织和带领着考察团于2021年10月28日-29日前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考察学习,并在天宁区雕庄街道青年之家开展学习座谈交流活动。会上,大家像海绵一样,就困境青少年帮扶问题,认真学习了团天宁区委的“梦想改造+”项目,“他们是解决的问题的?他们的项目是怎么运行的?项目实施效果怎样呢?这个项目在落地执行时可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学习的机会难得,大家就把心里的困惑都一股脑地倒出来。”张爽说,那一次,大家交流得很深入、很透彻,很多人笔记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宝贵经验。
2021年12月,在前期入户调研摸排的基础上,团凤阳县委积极向团滁州市委请示请教,在团滁州市委的密切指导下,依照团滁州市委《关于开展希望工程“点亮希望”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困境青少年实际,出台《团凤阳县委关于启动“筑巢育凤 为梦起航——梦想小屋”改造计划的通知》和《梦想小屋改造细则》,计划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儿童,按照一定的建设标准,通过社会化、标准化、项目化运作,依托原有住房隔断打造的舒适、独立的生活与学习空间。屋内配备书桌椅、书柜、衣柜、台灯等基本用品。
“可以说,这是梦想小屋的第一次有了清晰的眉目。”张爽高兴地说,目前梦想小屋改造工作已经启动了,计划2022年上半年改造小屋12间,在小屋改造完成后将引入专业志愿服务团队进行常态化帮扶。
作为配套之举,团县委还计划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困境青少年结对,并开展服务,旨在帮助解决青少年成长和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助力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立能力的提高。
认真谋划出台帮扶项目方案。
整合专业力量 为困境学子办实事
相关文件下发到基层团组织后,引起了基层团组织的强烈反响。“这个项目好!我觉得比入户给钱给物好多了。”凤阳县大庙镇团委书记张毅说,自己在第一眼看到这个通知时,就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地接地气!”
“正好我们镇里有几个孩子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成绩也不错,就是家庭基础设施不太好,孩子平时在家看书学习效率不高,如果真能给他隔出一个单独的房间,孩子肯定很高兴。”张毅说。
在基层团组织的认可和积极推进下,12户困境学子在一个星期之内就被摸排上来。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问题:这个项目的资金从哪来?交给谁负责?这12户孩子信息是否真实?是否需要再次审核?
带着这些疑问,团凤阳县委多次请教团滁州市委,最后经商讨,决定动员爱心人士和企业、社工机构的力量进驻项目。团凤阳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号召青年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积极捐款,为梦想小屋筹措建造资金。此举得到了凤阳青年企业安徽凤阳玻璃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企业愿意承担项目全部经费。
为保证项目初衷和实效,保证每一间小屋都是为品学兼优、真正有困难的学子而建,团凤阳县委联合春晖社工对12户家庭进行全覆盖入户审核,详细比对孩子生活、学习情况,经审核,决定对其中3户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家庭予以清退,并要求基层团组织明确项目要求,限时重新摸排上报。
“就在上个月底,12户困境学生已全部入户审核完毕!”张爽说,梦想小屋不仅仅是团县委“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具体举措,更承载着那些有需要的青少年的童年和梦想,大家都努力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