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谋士”“卫士”作用,县审计局立足“前半篇文章”,做好“后半篇文章”,采取三项举措聚焦审计效能提升。
一是用好“组合拳”,多管齐下抓谋划抓部署。该局注重科学谋划审计项目计划、优化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和人员力量配置,加大审计人员统筹力度,打破股室界限,科学排兵布阵。在审计项目谋划上,把计划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计划编制程序更加严肃,计划编制重点更加聚焦审计主责主业,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标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民生热点。在项目组织方式上,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同部署、同实施,推行嵌入式、融合式、大数据审计,既缓解了人少事多的矛盾,也大大减轻了被审计单位负担。在审计力量配备上,大胆任用年轻审计干部,注重在审计业务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培育审计标兵。
二是打好“主动战”,抓实抓细审计项目管理。将重大审计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在力量分配上优先倾斜,在工作进度上要优先保障,在审计方案上统一口径,确保审计方向不跑偏、审计重点不遗漏、审计质量有提高。该局从做好每个审计项目出发,从每个细节入手,查深、查透、查实,仔细研究每类问题原因和对策建议,从提高审计质量和成效的角度来严格管控审计全过程。同时及早研究制定每一个单项审计方案,从源头把控节奏,倒排工期,确保审计实施各环节压茬推进,全面掌控项目进度。
三是做好“总参谋”,全面提升审计成果层次。紧扣全县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切实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高水平做好总参谋。牢牢把握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把稳政治方向,讲好审计故事,弘扬审计正能量,扩大审计影响力。坚持成果导向、目标导向,注重深化审计工作内涵,扩展审计成果运用的外延,注重总结提炼,从各个审计报告中归纳提炼,发现趋向性、潜在性风险隐患,揭示深层次矛盾。采取审计要情、审计专报等方式,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审计意见建议,推动堵塞管理漏洞、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审计综合工作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宏观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