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殷涧镇卸店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因地制宜,依托优势,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目标,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打造乡村田园微景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旅游乡村,2021年入选安徽省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村。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卸店村位于凤阳山水库西上游,是凤阳县殷涧镇西大门,现辖19个村民组,757户,3058人。南北向主干路穿村而过,北连县道X062,南接凤定路,交通便捷,区位好。周边旅游景点较多,与韭山洞、狼巷迷谷、地质博物馆等景区形成了南部生态度假区,风景秀丽,周边山、水、林、农田构成的优美生态背景。
2019年以来,卸店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景,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将村主、次道路实施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新建沥青道路1820米,混凝土道路960米,水泥入户路1500平方,休闲步道3000平方,铺设污水管网2300米,增添特色路灯34盏;实施水系综合治理,卸店中心村水系资源发达,结合地理环境优势开挖1000平方人工湖一处,设置人工岛两座,木栈桥两座,竹亭一座,叠水六处,疏通治理水系约3000米,充分展现出整体村庄水系特点,形成“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水系景观,为村民、游客提供了漫步休闲的亲水空间。
新建一座公共服务中心,使用面积500平方,配备服务大厅、多媒体会议室,村民图书室及室内健身活动中心等;建设一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的文化广场,投资120余万元,广场建设过程中结合当地特色,使用与当地相仿的石材对广场进行铺装,采用与公共服务中心同样的徽派建筑风格设有戏台一座;秉承徽派对称风格建有休憩廊架一座,与公共服务中心遥相呼应,以凸显全村设计的整体效果;保留原有的特色石头房屋建筑,对旧民居进行改造,打造特色旅游村庄。
依托优势资源,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卸店村依托旅游景区、农业、林场,发掘地方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北宋《寰宇记》记载,卸店村是三国神医董奉“杏林春暖”典故发生地之一,为传承三国神医董奉“杏林春暖”精神,卸店村以历史记载为蓝本,规划建设 “杏林大道”,复建“杏林春暖”。“杏林大道”全长约1700米,现已种植杏树53亩,2600余株。建成后,游人漫步其中,可赏成片盛开杏花,听“杏林春暖”故事,感受“千年卸甲店 ”的独特魅力,力争达到“杏林春暖济苍生,养怡殷涧醉游人”的效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卸店村曾经是集体经济薄弱村,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致富项目。2020年镇村通过实地走访、外出考察、广泛征求意见,理思路、选项目,几经商议后,决定引进栽培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的玫瑰、菊花,打造玫瑰谷,菊花台景观,结合景观打造和产品深加工实现持续发展,以土地流转、出租场地、劳务输出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
目前玫瑰谷已经种植90亩玫瑰,分为32个品种,成为当地游客打卡的一处胜地。为提升旅游吸引力,玫瑰谷后期将增设旅游休闲的露营、烧烤等设施,打造婚纱摄影基地、户外拓展活动基地、小型儿童乐园等。
菊花其花和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市场需求较大,市场销售前景十分良好。卸店村已投入资金80万,栽培种植菊花150亩,其中贡菊60亩,金丝皇菊80亩,七月菊10亩,育苗大棚10亩,形成百亩菊花花海,秋天菊花一丛丛一片片,姿态各异,在山林和农田间汇聚成色彩缤纷的美丽花海。
卸店村高度重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2021年在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和优美环境,利用现有的石房、石道、特色水系等乡村元素,正在建设一批特色民宿,通过打造民宿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搭建起外来游客和本地村民的交流平台,以民宿带领当地村民创业致富,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栽培、种植玫瑰、菊花,发展民宿等,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发展菊花、玫瑰花特色产业,带动附近不能外出务工的多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不仅盘活了村里的土地资源、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了集农业产业、游览观光、休闲民宿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整治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旅游“颜值”
为提升村庄环境,建设“花园式”村庄,卸店村按照“移步见景观”的思路,结合当地特色,着力打造乡村微景观,既充分利用村庄内闲置地块、破旧房屋,又推动村民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扮靓村容村貌。
坚持环境整治与微景观打造同步推进,对村中的边边角角、房前屋后、不起眼小角落,进行精心整治和改造,将碎石片、老砖块等废弃物品“变废为宝”,融入微景观打造,在村口、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实施打造一批小花园、点缀壁画等微景观,守住了绿水青山,保护了传统文化,留住了浓浓乡愁。
精心建设“五小园”,通过建设小公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庭院等“五小园”,让村民有公园可娱乐、有菜园可种养、有竹园可经营,小花园四季如春,着力体现农村风貌、田园风光,书写自然山水之美,打造特色花园式村庄。
为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村“两委”靠前指挥,网格化治理人居环境,实行干部包村组,党员群众包户,对照标准,列出问题清单,全部责任到人,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完成时限,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
同时,发动村民自治自管,以农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为抓手,让群众自觉参与、主动作为,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通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游览路线介绍、行程路线咨询、文明交通劝导、文明旅游宣传、“五乱”治理等志愿服务,有效改善环境卫生,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引领文明旅游新风尚。
现如今步入绿植环绕的卸店村,一排排简约淳朴的农家石头房映入眼帘,门前屋后可见石头围砌的特色水系、原生态的竹篱笆、道路两旁摆放着充满历史感的老磨盘、远处农田和山林间色彩斑斓的美丽花海……徜徉其中,人们看得见乡景,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