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家里水稻受灾面积是多少?保险都买过了吗?生活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正在冒雨一户一户排查洪涝灾害对贫困户造成的影响的是凤阳县红心镇梅市社区扶贫专干房勤香。
房勤香是一位“80”后的年轻干部,这位扶贫干部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梅市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房勤香的公公婆婆年迈多病,家里还有2个未成年的孩子。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需要她照顾。一家6口人的开销,全部靠丈夫一人在外务工艰难维持着。转机发生在2014年,经过“三评议三公示”,房勤香一家被整户精准识别为梅市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房勤香一家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在小夫妻的共同努力下,全家人2017年的收入远远超过脱贫线,实现了稳定脱贫。生活改善了,楼房也盖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当村里准备配备一名扶贫专干时,村“两委”干部同时想到了她,因为她不仅干事认真、负责,更是脱贫致富的典型和榜样。党支部书记找她谈话时,她有点犹豫,因为她知道扶贫干部的不易和面对误解时的无奈,但当想到自己的脱贫致富路,她又坚定的答应了,说道“正因为有党的好政策和你们的真心帮扶,才让我们家脱贫致富,你们的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现在给我机会帮助其他贫困户,对我而言义不容辞。”
她的这份“义不容辞”让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年。扶贫工作专业性、政策性非常强,专用名词特别多,房勤香刚开始接触扶贫工作时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做起。为了跟上全镇的扶贫工作,她经常拿着扶贫政策材料反复研读,不懂就问,直到弄懂为止。工作中房勤香认真踏实、积极主动,每天不是在走访贫困户就是在办公室做材料。每次入户走访时,有贫困户不懂扶贫政策,她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当贫困户有困难时,她二话不说尽己所能地帮忙。“勤香是个好孩子,我们每次有困难找她帮忙,她都热心地帮助我们解决。”梅市社区贫困户穆道远说,我和老伴两个人相依为命,勤香经常会来家看看我们老两口,帮助我们打扫卫生,收拾屋子,上次残疾鉴定,我和老伴去不了医院,勤香特意来家里接我们去做鉴定,我们从心里感激她。
听到村里贫困户们的称赞,房勤香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我们家也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才过上好日子,现在我当扶贫专干了,更要帮助困难群众,只要贫困户能早日脱贫致富,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孩子只能交给身体不太好的公公婆婆照顾,丈夫看她太辛苦了,就心疼的想让她辞去扶贫专干工作。她总是笑着说:“党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来帮助我,如今我们家脱贫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通过不断努力,各项扶贫政策及社区内51户贫困户201人的基本情况,她都一清二楚,业务能力的扎实过硬让她很快成为了村里的扶贫业务骨干。现在说起梅市社区的扶贫工作,镇村干部都竖起大拇指,梅市社区的扶贫工作常常被红心镇当作样板和典型推广,其他村去梅市社区学习扶贫业务时,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指导到位。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房勤香作为昔日贫困户、今日的扶贫精英,实现了从“被人帮扶”到“帮扶别人”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来源:凤阳县红心镇 杨继妹 缪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