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已全部结束,全县16个乡镇、1个经开区、217个行政村、3191个村民小组,完成确权面积1510739.2亩,确权农户数139467户,确权地块1129938块,颁发证书139467户,建立档案农户数139467户,完成了1000多万条目录数据和400多万幅档案原件挂接,形成了“以图管地”“以人找地”管理系统,实现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权属登记、数据查询、经营权流转和纠纷调处等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了省、市级检查验收,并进入全省优秀行列。
该县按照“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抓实做好“三权分置”工作。一是重点围绕放活土地经营权。该县在2008年10月即率先成立了“凤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为农村土地规范流转提供服务。为进一步明晰经营权,还为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流入方办理和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搭建了“农村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的公平交易;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探索金融机构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生产融资;依法解决土地流转纠纷;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五个平台,畅通了土地流转信息渠道,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行为,拓展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流转,放活土地经营权。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52.23万亩,占确权面积151万亩的34.6%。小岗村共流转土地8932.88亩,占全村可耕土地面积的65.7%,其中规模流转6841.88亩,农户之间零散流转2091亩。二是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该县出台了《凤阳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发》,给予适度规模经营者一定的奖补,近几年每年的奖补数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三是在鼓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引导农村土地逐步流转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扶持专业大户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对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技术协会等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截至2017年底, 50亩以上种粮大户2267户,经营面积24.8万亩。全县家庭农场总数达到670家,其中省级示范场10家、市级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31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3家、市级7家。在小岗村先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家,其中: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3家、龙头企业2家。充实和完善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的财政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贷款担保、农业保险资助等服务。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四是探索土地确权成果应用。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扩大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范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取得实质性突破,截止2017年底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160.5万元。其中:2017年度共计办理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2笔,发放抵押贷款总额1140.5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破解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以凤阳农村商业银行为贷款发放主体,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关友江和创先合作社负责人周党之等22户农民,发放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34.8万元。金小岗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集中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累计获贷1500万元。开展新型政银担和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试点。目前已为周党之创办的创先蔬菜合作社发放了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10万元,为陈夕兵等3户新型经营主体发放政银担贷款152万元。